270《养生新说》中医论漏,圣方调脾—郑子新主讲
中医所说的“崩漏”具体指什么情况呢?
今天郑子新教授将在《养生新说》与我们不见不散。我们一同关注养生,关注健康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在线的会员家人们发“我爱养生新说大家庭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我爱养生新说大家庭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郑子新教授带给我们的节目内容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从凌晨三点到早上七点之间,是天地之间的阴寒之气最盛的时候,这时人体当中
的阴寒邪气也是最旺盛的,而自身的阳气又刚刚升发,还没有太强的抵抗力量,
所以这段时间是人一天当中最危险的时间,至少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心脑血管意外,
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发作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好了,今天直播马上开始了,郑子新教授给我们带来哪些分享呢?
接下来让我们收看今天的精彩内容吧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今日问题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根据视频内容可知,调理小孩脾虚流鼻血,可选用的成药是什么呢
?
、地黄丸
1
、启脾丸
2
、归脾丸
3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今天的直播结束啦,相信叔叔阿姨们对崩漏有了更多的了解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子午流注即十二时辰养生规则,其实是气血运行的规律,中医认为气血在体内,
在每一个脏腑,并不是平均分配的,而是在不断的运行、流转,流转至哪一个脏
腑时其功能增强,此时做对应有益的事,身体就会顺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不了解中医的人,常认为脾胃不好就是胃病,实则中医的脾胃范畴远超胃病,脾
胃不好当然也包含胃病,但并非全是胃病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中医将月经过多统称为“崩漏”,“漏”指月经淋漓不尽、时间长,但每日量不
大,因时间长导致总出血多;“崩”指出血量极大,伴脸色苍白、头晕虚弱,甚
至昏厥等失血过多的症状。古代崩漏严重时,可致女性死亡,清朝名医黄元御擅
长治疗崩漏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今日重点】(一)
黄元御在《四圣心源》中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论述崩漏,提出崩漏有两层病因,直
接病因是肝木下陷,肝属木,本应向上升发,是人体生机所在,也是阳的一面,
肝气不足则无力带动气血上升,易导致经血陷流不止;肝气不能上升的根源在于
脾虚,黄元御说“土者,血海之堤防也。”意思是脾属土,是人体血海的堤坝,
堤坝坚固则血海平静,堤坝不固则血海泛滥成灾,堤坝漏为“漏”,堤坝毁为“崩”。
基于此病因分析,黄元御留下治疗崩漏的桂枝姜苓汤,原方组成为甘草 6 克,
茯苓、桂枝、芍药、干姜、丹皮、首乌各 10 克,(注意:因个人情况不同,建
议去医院找专业医生辨证加减后遵医嘱服用。)该方主要适用于“漏”症,即月
经哩哩啦啦多日不止的情况。若患者症状为“崩”症,也就是出血量极大时,可
在原方基础上增加 10 克牡蛎;若患者已出现明显气虚表现,如脸色苍白、心慌、
感觉要昏过去等,这时再加 3 克人参。现代的中医用古方,一般都需要根据个
人体质变化一下,因为现代人的体质跟古代人是不一样的,饮食结构、运动习惯
都不一样,体质有很大的不同,要是照搬原方就不行,但是桂枝姜苓汤无需调整
可直接使用,且对不同体质的崩漏患者均能起到较好的效果。不过需要特别注意
的是,对于五十多岁仍存在月经不止情况的人群,一定要先通过专业检查,排除
子宫重大疾病,在确认无实质性病变的前提下,才可使用此方进行调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(二)
中医将崩漏、流鼻血、便血,以及哮喘、老慢支患者后期出现的咳血、吐血等多
种出血症状统称为“血脱”,在古代没有现代医学时,严重的血脱几乎是必死的
绝症,但黄元御却擅长治疗此类病症,关键在于他找准了血脱的病因。黄元御在
《四圣心源》中明确指出,阳衰土湿是血脱的根源,“阳衰”指的是人体正气上
升发挥作用的能力不足,“土湿”则指脾胃受到湿邪的侵害,这两者共同导致了
血脱的发生,若治疗时用清凉滋润的药物,最终会导致“人随药殒,百不生一”
的严重后果,这种悲剧并非血脱本身是无法医治的绝症,而是庸医没有找准病因、
用药错误所致。血脱的根本问题在于脾胃上面,脾受了湿邪的侵害,统血的功能
下降,无论哪儿出血,都是这个问题,例如小孩爱流鼻血,其实也是脾虚的表现,
针对此类情况,可使用成药启脾丸进行调理,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的两倍服用,
通常用药不超过一个月,流鼻血的症状即可得到缓解。(注意:因个人情况不同,
建议去医院找专业医生辨证加减后遵医嘱服用。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【养生新说】问题答案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正确答案是 2
由视频内容可知,小孩脾虚流鼻血,可用成药启脾丸进行调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今天的活动就告一段落啦,再次感谢家人们的积极参与
感谢大家对《养生新说》的支持!
下期节目继续带领您学习更多健康知识,我们不见不散呦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