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0《养生新说》温饮养脾,暑气自消—郑子新主讲

酸梅汤的核心成分是什么呢?
今天郑子新教授将在《养生新说》与我们不见不散。我们一同关注养生,关注健康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在线的会员家人们发“我爱养生新说大家庭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我爱养生新说大家庭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郑子新教授带给我们的节目内容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防病比治病容易,守城比攻城容易,所以要在邪气未占领器官时调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正气充足、运行通畅,人才有可能是健康的,想要正气充足,首先要保证脾胃是
好的,因为脾胃是气血唯一的来源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好了,今天直播马上开始了,郑子新教授给我们带来哪些分享呢?
接下来让我们收看今天的精彩内容吧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今日问题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根据视频内容可知,炮制乌梅用的柴禾是什么呢
?
、梅树枝
1
、杨树枝
2
、松树枝
3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今天的直播结束啦,相信叔叔阿姨们对酸梅汤有了更多的了解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夏季脾胃易受损,不光是寒凉易伤脾胃之气,还有夏季本身的特点,湿重、暑盛,
所以对于两类问题特别不友好,一类是脾胃方面的问题,另一类是心脑血管方面
的问题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夏季是一年当中阳气升发最厉害的季节,天地之间的暑热之气最强,不断的向上
升腾,且带动湿邪上行,本来湿邪是向下的,这样就和向下行的胃气相冲。食物
能够顺利完成消化的过程,仰仗胃气的下降,如果一个人的胃气受伤了,尤其是
被这种暑湿之气相冲的话,不但会导致湿邪上行,瘀堵在消化道,让人食欲不振,
吃不下东西,还会导致胃气上逆,出现反胃、呕吐等胃肠的炎症。吃凉食后可缓
解,就是因为寒凉可以把湿邪带下去,打开湿邪的瘀堵,这样人就有食欲了,而
且可以中和暑热升腾之气,辅助胃气下降,让胃气保持下降的状态,这样就不会
反胃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夏季食凉的安全隐患:
1.伤害脾胃,导致急慢性的肠炎、胃炎的高发;
2.加重湿邪,让心脑血管病意外出现高发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今日重点】(一)
夏季既能消暑,又能健脾利胃的方法。首先,效果比较好的,当属酸梅汤,酸梅
汤是中国很传统的消暑饮料,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,三千年只是方子略
有变化,却始终没有被代替,原因就是它健胃消食、去热消暑的能力很强,成本
又低,不可多得。酸梅汤的方子总共是八味成分,乌梅 20 克、山楂 20 克、陈皮
10 克、桑葚 10 克、甘草 5 克、玫瑰茄 10 克、桂花少许、冰糖适量,放入 1-2
升水,用砂锅熬煮即可。其中桂花主要用于调味增香,宜出锅后撒入,辅助生津
化痰,口苦、咳嗽的人,可以适当多放;冰糖主要的作用也是调味,如果没有糖
的话,口感不佳,所以冰糖的用量也不固定,可根据个人口味调节,但是糖尿病
的人不能用冰糖,冰糖升糖很快,可以用好的蜂蜜或者益生元替代。注意,要去
正规药店购买,避免买到假冒伪劣的药材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(二)
乌梅的炮制工艺:
1.原料要求:梅子在树上,生的时候是青的,熟透了之后是黄色的。道地乌梅产
自福建上杭,采摘期是每年五月,阳气刚盛时,梅子要半青半黄、将熟未熟的青
梅,梅子太熟,酸涩之力不足,药力就会大减,熟透的梅子果肉较大,看着更肥、
更厚。
2.烟熏有三大讲究:①柴禾:必须是半干不湿的梅树枝,其它树的树枝不行;②
梅树枝的粗细:必须要用手臂粗以上的梅树枝,因为整个熏制的过程,时间会很
长,要分两次熏,每次要熏满48小时以上,对火候的要求、温度的控制都极为严
格,如果梅树枝太细,就要不断的添柴,里面的温度就会不恒定,出来的乌梅一
定不均匀,成品率就会很低,所以对梅枝的粗细也有讲究;③灶:火灶有泥灶和
砖灶,泥灶对人的要求比较大,泥灶每次熏制的产量不多,但药力要好一些,因
为泥灶具有优异的断热、调湿和吸附的性能。
3.正式烟熏的环节:首先把采摘好的,清洗干净的上杭青梅,放在竹编的烘架上,
摊匀摊平,上面再盖上竹帘,然后把烘架放在特制的火灶上,用半干的梅木作燃
料,对它进行小火烘烤,为了让梅子能够均匀脱水,每隔一段时间,要掀开帘子
翻动梅子,48 小时之后,第一阶段的熏制结束,这是初焙,初焙之后是复焙,
复焙同样是 48 小时,过程类似,在烘焙阶段,除了连续守着土灶,最难的一点
是对温度的控制,火大了容易烤干,火小了干度不够,需要靠人的经验来把握,
马虎不得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【养生新说】问题答案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正确答案是 1
由视频内容可知,炮制乌梅用的柴禾是半干不湿的梅树枝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今天的活动就告一段落啦,再次感谢家人们的积极参与
感谢大家对《养生新说》的支持!
下期节目继续带领您学习更多健康知识,我们不见不散呦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