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升免疫力-范琳医生主讲
免疫力和气血不足也有关系吗?为什么免疫力低总是爱感冒呢?
今天范琳老师将在《国宝传奇》与我们不见不散。我们一同关注养生,关注健康!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范琳老师带给我们的节目内容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补气血的时候,千万不能生气。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在情绪,跟内在的气血能量,
是息息相通的,它们就像鸡和蛋的关系,二者互为因果、互相影响。情绪能影响
气 血 的 运 行 , 所 以 用 对 了 情 绪 , 就 能 起 到 调 节 气 血 、 治 疗 疾 病 的 作 用 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轻微高血压的患者可以用冬至时节采的女贞子泡水喝。因为冬季通肾,这个时节
的女贞子集的是天地的“肾精”能量,其填补肾精,补气养血的降压效果会更好。
柏子仁也能降压,柏子仁降压的同时,养心安神,解决高血压带来的失眠、五心
烦热、盗汗、发脾气等症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好了,今天直播马上开始了,范琳老师给我们带来哪些分享呢?接下来让
我们收看今天的精彩内容吧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今日问题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范琳老师讲到中医的正气,营卫之气依靠什么形成?
1、靠阴阳平衡
2、靠气血充盈
3、以上选项全部正确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今天的直播结束啦,相信叔叔阿姨们对免疫力有了更多的了解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《内经》里说到阴阳和合为正,气为阳,血为阴。气血平衡充盈饱满,人的正气
就旺盛,所以抵抗力就强。免疫力低的人一旦发生感冒,相比免疫力高的人来说
也更难痊愈,身体恢复需要花的时间更长,就是因为气血不足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很多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,他们身体健康、极少生病,甚至到 70 岁到 80 岁还照
样能健步如飞,就是因为他们气血充足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气血失和,百病乃
变化而生;气血充盈,百病不生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【今日重点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中医的正气,营卫之气是靠阴阳的平衡,靠气血的充盈,《内经》里说到阴阳和
合为正,气为阳,血为阴。如果气血平衡充盈饱满,那人的正气就旺盛,所以抵
抗力就强。抵抗力不足就是气血不足了,长期睡不好觉,面色差,食欲不好等等,
都特别容易感冒,现在感冒发高烧,第一个想法就是退烧,医院里退烧最快的方
法是打针、输液,但是越往后就越容易感冒这是因为抗生素伤害免疫力。抗生素
不是免疫盾牌,它会破坏身体的免疫系统,免疫系统一旦被摧毁之后,各种疾病
就来了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气血失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;气血充盈,百病不生。
气血固本汤,这个“固本”就是调护人体抗病之本,增强体质,使人体之本坚固
牢靠,病邪不易入侵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【你问我答】
下面让我们来回顾视频中的案例咨询!
群友:我来自上海,是张医生的朋友刘燕,去年托张医生找到范琳老师治疗
风湿病,您还记得我吗?今年到上海给儿子照顾小孩子,一直没机会再复诊,最
近听说,范琳老师把气血固本方要带给全国的老慢病患者我真是太开心了,赶紧
来留言,报名一份气血固本方,是它治好了我多年的类风湿,当时就吃了两三个
月的药,现在恢复的效果特别好,吃了几副,排便就是黄色的香蕉便了,也知道
饿了,吃完午饭不困了,早上醒来马上就想起床了,整个人都很精神,腿脚轻快,
而且脚脖子的肿没有了,手指头都细了,以前每天都要吃药,最近没有疼过,都
忘了吃,现在觉得活的都有质量了,太开心了。如果这次气血固本方能跟大家见
面,一定给我留个名额。
范琳老师解答:好的好的,刘燕您好,记得你的,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你的
留言,太为你高兴了,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,你放心,这气血固本方,只要能够
量产,我一定为你留上一些。这位患者,她是我一位医生朋友的朋友,她也是一
个医生,她年轻的时候身体特别好,是医科大女篮的,当时敢和师大体育系的比
赛篮球,毕业之后去了乡下医院,那时候乡下医院医疗环境差,手术都是要在一
桶酒精里泡半个小时才能上手术台,即使冬天也这样,那时候手术室连个暖气都
没有,四十岁就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了,手腕疼的不行。后来身体病越来越多,不
到五十就辞职不干了。后来和同事聊天,知道我也治疗了很多风湿类风湿的患者,
来找到我,当时来的时候,脸色特别差,没什么光泽了,每天都感觉累,不能吃
凉的,夏天都只能喝热水,喝温水胃都疼,吹了冷风肌肉就酸疼,排便也是黑色
的稀便,病情也是很严重了,类风湿的患者脾阳肾阳都弱,治标没用,得治本,
气血好了,寒湿都会去掉,疼痛自然就消失了,我就给她开了气血固本方,现在
看都能去帮儿子带小孙子了,也是恢复的很好了。也正如她所说的,这次希望气
血固本方能够给越来越多的患者,解决病痛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【国宝传奇】问题答案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正确答案是 3
中医的正气,营卫之气依靠阴阳的平衡,靠气血的充盈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今天的活动就告一段落啦,再次感谢家人们的积极参与
感谢大家对《国宝传奇》的支持!
下期节目继续带领您学习更多健康知识,我们不见不散呦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